1. 公益基金会账务处理
答:公募基金,要开始运作之前,需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有三个月的募集期,募集结束之后会封闭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三个月,基金经理会根据自己的策略进行相应的投资股票和债券,形成一个投资组合,投资者购买新发售的基金,需要认购,认购结束之后,封闭期结束就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了,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时候需要支付认购费,管理费,申购费等等费用。
2. 慈善基金会账务处理
一、首先要先弄清“慈善基金”“慈善基金会”是什么意思。
一字之差,“慈善基金会”与“慈善基金”是不一样的,“慈善基金会”是独立法人,“慈善基金”是专项基金,是挂在基金会下面的一个基金。
1.基金会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的载体,是最大化实现家族传承和社会财富价值的管理工具。
简单来说,基金会是慈善组织,主要是做公益项目的。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2.专项基金是指通过国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定向捐赠、基金会自有资金设立的,专门用于资助符合基金会宗旨、业务范围的某一项事业的基金。设立在基金会下面的一个基金,专款专用,不具有法人资格。
二、基金会的盈利模式?
根据《中国慈善法》,基金会是慈善组织,可以开展以下公益活动:
1)扶贫、济困;
2)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3)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4)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5)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6)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可以通过资产投资增值和活动收费来盈利,但不可以“营利”,也就是不可以分红。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因此,可见,基金会是做公益慈善的,不可以营利的,不可以分红。
三、设立基金会能享受税收优惠?
基金会是慈善组织,可以享受免税服务。捐赠者和捐赠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1)《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例如:税前工资10000元,社保公积金1750元,专项扣除2000元,则每月最多抵扣的捐赠额是(10000-1750-2000-5000)*0.3=375元。就是说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每月只要捐赠超过375元,就只能抵扣375元。
2)《中国慈善法》第八十条规定: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企业的捐赠支出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如:如果当年的年度利润总额是1000万元,准予税前扣除的捐赠额最高则是120万元。如果当年捐赠额低于120万元,则捐赠多少,扣除多少。如果当年捐赠额高于120万元,则扣除120万元,多出的捐赠则结转到下一年再进行税前扣除。
当年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捐赠额)×25%(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
没捐赠前,需要缴纳1000×25%=250万;捐赠120万后,需要缴纳=(1000-120)×25%=220万元。也就是少缴纳30万。
所以,企业捐赠了120万,然后减税减了30万。对于企业来说,这样避税真的不划算咯。
3. 慈善基金会怎么做账
1.战略管理
定位要清晰,是做什么方向,是做扶贫、助学、环保、科学、艺术等。确定宗旨和使命,这是需要发起人和理事成员深思熟虑和实践摸索中得来的。示例:福建省某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也是什么都不确定,运作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找到山区的贫困妇女捐钱就完事儿了。在运作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确定了宗旨和使命是:关注福建乡村妇女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主要关注三个领域:女性群体;乡村学校教育;公益行业支持。
战略是引领一个基金会前进的方向,清楚定位,确立宗旨和使命。
这同时要结合战略,确定到底是要做运作型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还是综合型基金会呢?
2.“基金”管理
筹款是基金会的一大难题,因为政策规定,基金会每年年底资金不得低于原始资金,政策同时规定,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支出至少8%,所以每年花了也要筹款回来。
这对钱的规划和管理尤为重要,包含筹款管理、花钱管理、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管理。
特别是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管理,对于限定性财产和非限定性财产的规划。
3.人员管理
基金会里面最缺的是秘书长,因为发起人一般都占据了“理事长”的角色,可是缺乏一个率领团队的管理者,能实现理事长指定的战略,又能全方位管理好基金会。
4.项目管理
无论是做哪一种类型的基金会,项目管理必不可少。资助型基金会要根据战略确定资助方向,需要资助官员跟进资助项目,定期进行项目评估结项。运作型基金会则更辛苦,需要专人设计、运作项目。
5.财务管理
基金会有两个资格很重要,一个免税资格,针对基金会自身收入的免税;一个是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这是针对捐赠方的税收优惠。一个基金会一定要进行财税管理,而不是简单地把财务外包,找个记账公司就完事儿了。
4. 慈善总会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的捐赠支出是通过营业外支出列支的: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接收捐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扩展资料: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5. 公益性基金会账务
1. 捐款应记入在营业外支出科目里,企业发生的罚款支出、捐赠支出,
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3. 损赠支出又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2)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所称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所称社会团体,包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减灾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年基金会、老区促进会以及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其他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
6. 公益组织账务处理
1.实行认缴制后,对实收资本的处理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规定。建议处理方式:假如注册资本为100万,注册资本为100万
借:银行存款 2万
其他应收款—认缴资本 98万
贷:实收资本 100万
2.对于股东认缴出资,其账务处理如下:认缴注册登记时是不做账务处理的。待实际收到投资后: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贷:实收资本
扩展资料认缴出资时间就是公司成立之前的时间,实缴出资时间是你实际缴纳资金的时间。认缴出资额是指企业的法定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企业根据企业章程规定应缴的注册金。认缴出资额由实缴出资和应缴出资两个部分。对公司每一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作为登记事项的不同理解,可能在具体的登记工作中会产生很大差异。
最主要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登记的某一股东(出资人)认缴的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应当是其各期认缴的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实缴的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则应当是其已完成缴付的各期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另一种是:登记的某一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应当是登记时其认缴的出资总额和缴纳全部认缴出资的最终时间,实缴的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则应当是其登记时已缴付的出资总额和缴纳全部实缴出资的最终时间。
7. 公益组织会计账务处理
慈善捐款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
营业外支出的内容:
⑴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⑵本科目可按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⑶营业外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低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借方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盘亏、毁损的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⑷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来源:无界读书会 财富专栏公众号
作者:长今子